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20:43:54
它可能導致無意識啟動的自殺行徑。
但本來就容易想太多的我,還半開玩笑的跟朋友說,背包裡面要放一把小刀防身,萬一跟《即刻救援》的劇情一樣被綁去賣掉,我們可沒有地表最強老爸可以來救我們。終於到了香港行的那天,才剛到飯店安頓好,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買花。
那是我第一次出國,打著邊旅遊邊冒險的旗幟,我沒想太多就加入這個突如其來的行程。只是難免讓人擔心,從未見過對方真實的樣子就在一起,真的安全嗎? 每天打開新聞,看到那些被感情詐騙的人,深情地控訴曾經以為對方是真的愛他,急著想要把自己辛苦賺到的錢匯給對方,都覺得挺無奈的。都跨海追愛了,窮學生可沒有錢每個月這樣追,不看到一眼怎麼行。不管有多少人唱衰她的異國戀,她仍不顧一切地相信著I。以前的我還認為網戀也能算是一種戀愛,只要彼此有情,且真心真意,再大的困難都不是困難。
我知道她付出了真心,實際上也付出了時間、金錢,她想要的是健全的關係,而對方想要的大概是下班後可以趕走寂寞的溫暖吧。出社會後的我再回首看這段感情,可能有點笨拙,有點愚蠢,甚至有些矯情,也漸漸懂得愛情與麵包平衡之必要,不過真摯的感情卻也是現在最難能可貴的。你不敢相信他們怎麼能把那間床墊硬得要命、食物又難吃的地方叫做家。
當孩子結束了高中階段,也是我們的任務終止的時刻。有些孩子從來不曾獨自生活過——說實話,有些甚至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感到傷心或不捨,都是正常的反應。例如我們從前經常在孩子身邊遇到的其他父母和社區的人,那些我們曾經互相分享很多事的人,都將慢慢疏遠。
這是一個重大的人生轉折,對一些青少年來說,是一個充滿恐懼與焦慮的過渡期。我們之中有些人就這麼把還沒做好萬全準備的孩子送進大學獨立生活,所以我們當然有充分的理由擔心。
這不僅與青少年和父母之間有關,也包括了手足、祖孫和其他阿姨、叔叔、表親等。這是一條佈滿荊棘的路。但是如果孩子們適應得好,他們也會沒事。有了這麼多原因,你應該可以看出當你為了和在同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十八年的人道別而情緒化時,我們為什麼不認為你是個直升機父母,或更糟的剷雪機父母。
9. 有些父母會整日淚流滿面,感到心酸酸的,好像被什麼撕裂似地。你聽到了他們說出口,然後覺得心裡像被打了一記重拳,你想大叫、想要爭辯,甚至忍著淚水離開客廳。我們怕孩子離開家後,家人間的親密往來將逐漸減少。然而,當孩子繼續向人生道路前行時,我們也必須往前走。
但同樣的,就像我們為孩子斷奶、送他們上幼兒園或國中時的感受,在開心與驕傲的同時,還帶有一些留戀。雖然父母平常最喜歡做的,莫過於抱怨孩子的日常,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懷念那樣的日子。
10. 在孩子們的大學生活裡,甚至在感恩節第一次回到家時,他們會稱學校為「家」。但是,你會冷靜下來,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覺得自己被孩子所需要,是一種禮物。7. 有些孩子對於邁入下一個階段,其實會覺得焦慮和懼怕,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充滿期待地開心去上大學,馬上交到朋友,立刻參加不同的活動,然後愉快地上課。文:麗莎・霍夫曼(Lisa Heffernan)、瑪莉・戴爾・哈靈頓(Mary Dell Harrington) 分離:從一千個分離後得到的十個真相 放手讓孩子獨立幾乎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從思考角度的兩端來看,有一派父母認為緊黏著青少年孩子不放,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會阻礙青少年的成長。我們跟著網路社群裡將近幾千位父母,在現實中準備將孩子送進大學之際,整理出以下十個真理: 1. 大多數的父母都不想成為孩子的阻礙,也不想黏著孩子不放,他們只是希望繼續維持親子間獨特的親密感。在一項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所做的二○一六年的年度「你的第一年大學生活」調查顯示,幾乎四分之三(七十一.四%)的大一新鮮人認為自己「有時候」或「經常」感到孤單或想家,而幾乎一半以上(五十六.七%)說他們「有時候」或「經常」覺得和校園格格不入。儘管痛苦指數會一次次地降低一些,但是倘若孩子一切順利,大多數的父母都能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
他們想緊握住的並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親子關係。2. 家庭滋養我們的心靈,更是人生最大的喜樂之一。
還有那些曾經因為彼此的孩子都參加同一個球隊、樂團或表演班的父母們,你們曾經因為替孩子們喝采加油而產生的深厚感情,也將逐漸淡去。當然他們總有一天會做到,你也可以指責這些孩子的爸媽沒為他們做好準備。
然而這是養兒育女的一連串經歷之一,我們不應該覺得驚訝或沮喪。有些孩子會遇到社交或課業上的問題,而且大多數孩子都會想家。
5. 我們覺得傷心,是因為他們的離開似乎也帶走了我們生命中的某個部分。但是想要覺得被需要和你覺得孩子有需要,是兩件不一樣的事。6. 青少年離家之後,我們平常的生活路線和與他人的關係也會跟著改變。不過他們還是會數著日子,等待感恩節孩子們回家團聚,然後到了離別時刻,那種悲傷的感覺又重新上演。
而根據大一新鮮人的調查數據,父母的擔憂似乎也不算過頭,而是事實。這只不過代表著當他或她不在身邊時,你會有多思念你深愛的這個人。
他們找到了覺得自己心之所屬的地方,這個字讓你知道一切都會愈來愈好。另一派父母則堅持我們對孩子的愛永遠不會過度,而知道父母永遠會支持、陪伴他們的青少年,擁有更堅定的信心來面對成人的現實世界。
但事實上在孩子準備上大學前的那個暑假,沒有人為我們敲響警鐘。3. 大部分的父母對於孩子已經計畫好自己的下一步,準備上大學、工作或從軍,都感到驕傲和感恩,也為孩子即將邁向人生正面的下一個階段感到興奮。
就像許多事情一樣,最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兩者的中庸之道。我們可能對孩子有信心,知道他們能夠適應,但還是會有所顧慮。因為經歷了壓力、喜悅、努力和漫長的求學之路之後,你的青少年擁有一個自己喜愛的地方,而且感覺就像在家裡一樣。他們結交了互相關心的室友、朋友或教授,也找到了對他們而言重要的目標。
所以如果在這個轉捩點上感到害怕、混亂與一點複雜,那是因為從很多方面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開始兩本書中的酒鬼卻大不相同:彼特似乎無牽無掛而無所畏懼,而惠輔則失去一切、陷入絕望。
對身為作家、身為讀者的我而言,寫作或閱讀小說便是在內心之海進行無需移動的旅行。日本人非常崇敬大自然與季節更迭,我覺得花朵禮讚了這份崇敬。
彼特從他的真知灼見當中得到的結論是必須開心活在當下,體驗所有可能的喜樂。問:感知世界、體悟自己存在於世,這是相當哲學性的主題,而玫瑰則是透過一種絕美的纖細詩意來體驗這一切。
发表评论
留言: